地方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提速扩面” 安徽开启射频、等离子刀头集采
来源:火狐体育官方版    发布时间:2024-02-08 18:17:16| 阅读次数:518

  6月12日,安徽省芜湖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征求安徽省一次性射频、等离子刀头等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通知》。芜湖市医保局受安徽省医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委托,开展全省一次性射频、等离子刀头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一次性射频、等离子刀头大多数都用在外科手术的软组织切割、消融、凝血,在生理盐水中产生汽化切割组织,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在耳鼻喉科、运动医学、脊柱外科和泌尿外科等科室中不可或缺。

  去年12月,安徽省开展了第一批普通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一次性使用双管喉罩平均降幅84.15%;一次性使用雾化吸入器平均降幅84.77%;一体式湿化雾化鼻吸氧管平均降幅68.64%。集采之后,相应耗材价格下调,医疗耗材的流通乃至生产环节,都将发生变化。

  继冠脉支架、人工关节、脊柱和创伤集采之后,一些省份将临床用量大、群众负担重、市场之间的竞争较充分的一次性射频、等离子刀头等医用耗材也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中国能量手术器械包括高频电刀、射频超声刀和等离子刀三大细分市场。其中等离子刀脱胎于高频电刀,国内在200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是能量器械中增速最快的。2021年,其市场规模即达到76.5亿元,预计2025年国内等离子刀市场规模将达到 177.17亿元,2021年至2025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23.36%。该三大细分市场占据了超过80%的能量外科器械市场。

  目前等离子刀市场进口占比约30%左右,目前国内等离子刀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施乐辉(Smith & Nephew)、杰西科技、方润医疗、莱诺医疗等企业。

  相比超声刀头,等离子刀作为国产替代相对成熟的市场,在带量采购之下其产品降价幅度预计可能会更大。

  目前,等离子刀一次收费大概在2500-6000元左右,在一些地区甚至高达上万元。而带量采购后,一次性射频、等离子刀头等医用耗材的价格会显而易见地下降,国产产品进入临床应用增多。对于患者而言,集采后使用相关耗材的医疗服务费用也有望大幅度下降,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以往的能量外科器械市场由进口企业主导,进口企业较早进入国内市场,具备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在超声刀市场,进口品牌市场占有率在集采前超过70%,高频电刀、等离子刀市场占比超过30%。但在带量采购、政府采购向国产倾斜、DRGs付费等政策推行背景下,国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快速提升。带量采购也将驱动国内市场集中度提升,推动市场向研发能力强、成本控制能力更强的企业进一步集中。

  参考海外巨头的发展路径,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多家企业纷纷拓展产品线覆盖多种能量外科器械。拥有高频电刀、超声刀、等离子刀等多种能量外科器械开发能力的国产企业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更具优势。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具备这一能力,技术平台的储备将是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能量器械市场中,超声刀占比较高。超声刀主要使用在于微创外科手术,少量用于开放手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分析,2020年中国超声刀市场规模约占中国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其配件市场的10.4%。

  我国超声刀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2021年市场规模超过125亿元。全球超声刀市场将以约10%的增速稳定增长。而我国超声刀市场增速要远高于全球市场,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4.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超声刀市场增速回落,但在2021年市场增速又快速回升。根据业内人士估计,2021年国内的超声刀市场规模按终端价计超过125亿元。

  而我国能量外科器械市场已有超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国内企业已经相当程度掌握了该领域关键技术,具备与进口产品一较高下的能力。近年来,具有价格上的优势的国产等离子刀、超声刀、高频电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未来必将诞生中国本土的能量外科平台龙头企业。

  随着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制度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实施阶段,医用耗材国家及地方集采持续探索推进,集采规则一直在优化,集采范围逐步扩大,医用耗材行业生态不断完善。

  2021年6月,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部分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市场之间的竞争较充分、同质化水平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为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出了新规范和新方向。

  现阶段,国采、省际联盟集采、省级集采正在形成合力,尚未实现整体降价的耗材品类成为带量采购重点。省际联盟集采和省级集采,成为耗材降价的重要推手。其中,省际联盟采购团的规模逐步扩大、采购品种持续增多。山东、北京、黑龙江等地纷纷落实各项医疗耗材带量集采工作,大幅度减少耗材费用。

  目前我国医用耗材的目标仍然集中在降价和控费,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将成为医用耗材集采的主要特征,覆盖区域范围和品种范围都将逐步扩大。在这种条件下,如何保证医疗耗材的质量,尊重临床的选择,同时保证长效持久供应,最终保证医疗耗材的使用,为企业继续参与集采提供信心,仍然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与改革。

  此前即有相关企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行业里大家都明白进集采的意义,也明白同样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一直在变化的市场只能不断适应。

  在耗材后期的使用的过程中,企业能否克服利润难关,继续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如企业相配套的跟台、配送服务。在耗材价格较高时,相应配送、服务的成本可忽略,而集采后,服务费用成为成本无法忽略的一部分。

  上述指导意见也明确中选产品由中选企业自主委托配送企业配送或自行配送,伴随服务由中选企业自行提供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相关联的费用由中选企业承担。出现无法及时供应的,除不可抗力因素外,中选企业应承担对应责任和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否则将被视为失信违约行为。

  而相对应的,医疗机构对公司的信用评估结果又将成为医用耗材公司参与下一次集采、医疗机构选择产品的重要标准。此外,企业还需遵循逐渐完备的自我承诺制度、主动上报制度、信息校验制度、分级惩戒制度、信用修复制度。这对企业的行政和管理效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和挑战。

  医用耗材集采覆盖范围的大规模拓展,将重新建构行业格局,促使医疗耗材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经营生态进一步改善,销售规则趋向规范,有利于促进民生福祉,减轻患者负担。而对公司,无论是国采还是地方的集采都证明,带量采购的规则并不取决于厂家,不参与不降价可能会丧失更大的市场。